Rosemania著
关键词:Happy Corner,大学文化,集体虐恋意识
一、Happy Corner概述
Happy Corner,在台湾则被常称之为阿鲁巴(Aluba,发音类似荷兰王国海外属地的阿鲁巴岛,Aruba)或是上树,是一种在东亚地区男性学生之间很受欢迎的团体游戏。玩法通常为多名同学把一名男生抬起,然后以硬物来玩弄其下体,包括在柱上撞击及磨擦。在香港,这些行为通常会被称为“con人”和“被con”,在台湾则为“阿”与“被阿”,也即大陆学生所谓之“锯人”、“付之一炬”或“坐飞机”。也有的把二人下体互相撞击,称为“X-con”。在学生宿舍,每逢男生生日,Happy Corner会是其中一种庆祝方式,另加唱歌赠兴,歌词改编自英文的生日歌,歌词为重覆“Happy Corner to You!”四次。
在台湾,学生玩阿鲁巴时,通常都会把被罚者的下体撞往树干或任何柱状事物,或以围绕摩擦的方式戏弄受害者。通常,玩此游戏的目的往往并非真的要制造被玩弄者肉体上的疼痛或伤害,而是一种群体意识的发挥(集中众人的力量对付团体中唱反调或说错话的捣蛋者),用来教训受害者(以开玩笑的态度),或单纯只是一种欺负弱小的娱乐。在广东,这种游戏被称为磨柱,主要是把被罚者的下体撞往墙角,然后磨擦。很多时候太过激烈的玩法会磨穿甚至磨损裤子,且磨柱侧重于磨,而不是撞。在大陆北京,此类游戏之目标经常为足球门柱或路灯,或谓之曰“抽射”及“吹蜡烛”,以至某些学校之所有门柱都已被完全撞弯,不能开展正常体育运动。
二、Happy Corner之名称起源
在此种游戏在不同地区几种不同的名称中,“Happy Corner”的起源是比较没有争议,它单纯是源自生日快乐歌《Happy Birthday》的一种变体,但关于台湾所使用的称呼“阿鲁巴”,起源则有点曲折。
在早期,台湾的年轻学子间就曾见过零星的类似游戏出现,但当时此游戏并没有比较明确的命名,只有像是“撞条仔”(台语,撞柱子的意思)之类的俗称,或是根据游戏时使用的对象工具而有像是上树、上柱、上窗、上饮水机或乃至于上某人之类的称呼。后来在解严前后,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学生在玩这个游戏时,用台湾话群呼:“乎死(台语中发音类似“四”)啦!”当时因为该群学生中有一位刚得知阿拉伯文的“四”读作“阿鲁巴”(arba’atun)遂呼之,登时一呼百应,乃成该群学生后来游戏时的代号隐语。此种用法其后逐渐传开,乃成“阿鲁巴”一辞的主要意含。
而在差不多同时,学生间流传一个笑话:“有两个探险家误闯一个满住食人族土著的岛屿被抓,该族的族长审问两名被俘的闯入者,要求他们在处死与“用橡皮筋弹老二”之间作一抉择。第一名受害者心想世间应当没有任何事比一死还糟糕,因此选择了“用橡皮筋弹老二”。第一名受害者被弹的叫苦连天,第二名受害者看到这样的惨状,要求希望能一死以求解脱,却不料土著们唯一一种处死刑的方法,竟是用橡皮筋弹老二弹到死……”由于这笑话与阿鲁巴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处,因此渐渐地被合而为一而用阿鲁巴来替换橡皮筋行刑之说,并流传开来。而也因为笑话中有提到“岛屿”这件事再加上发音相近,因此很自然而然地被与岛屿国家阿鲁巴联想在一起,反而将原本源自阿拉伯数字的缘由给遗忘。
但是,远在地球彼端的加勒比海岛屿阿鲁巴上,并不真的存在有食人民族与类似的行刑方式。事实上,大部分台湾的学子普遍没听说过阿鲁巴这地名的存在,对于这名称的认知也仅止于这种不雅的游戏而已,因此当人们听到阿鲁巴岛时,往往会误以为是虚构的玩笑事物,是个亟需辟谣的错误认知。
三、Happy Corner之玩法
Happy Corner在台湾被称为阿鲁巴或简称“阿”。台湾大学城乡所硕士班研究生郭怡伶,是岛内第一个从学术角度讨论阿鲁巴的研究者,她并以阿鲁巴做为硕士论文的研究专题。郭怡伶的论文整理出阿鲁巴的各种执行方式,这些招式都会随着阿鲁巴的姿势与目标物而有不同,不少招式因为想象力丰富,有的还引经据典做为名称,不仅传神,也令人捧腹。以下即为郭硕士毕业论文中所统计的,台湾岛内最普遍流行的阿鲁巴八大经典招式:
招式1 阿柱状体
阿鲁巴大多是在校园中随性玩起的游戏,因此树木、电线杆、路灯灯杆、司令台柱子、篮球架、排球架等,都是学生可随手取得「阿」的目标物。玩过阿鲁巴的人都知道,柱子愈粗,阿起来愈不危险,因此阿圆柱体时,常常会卡在大腿内侧而阿失败。
招式2 象限
有些时候,一群男学生兴致一到,等不及到操场上再「阿」人,于是在教室外边走廊上就玩起阿鲁巴,这时候窗台与门栏就会是方便取材的目标。与圆柱体不同的是,窗台、门栏较细,很容易就阿到小鸡鸡,因而必须小心控制好撞击力道,以免憾事发生。
一般窗户是四窗格,有些男生玩阿鲁巴时还将四格窗分为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象限,依象限位置不同交错阿的目标,例如阿完一第象限再阿第二象限,或是阿完第一象限就跳到第四象限等,藉由这种变化增加群体参与阿鲁巴的乐趣。
招式3 大怒神
进行阿鲁巴的方式除了直接把生殖器撞击目标物之外,也有以「上下滑动」的方式进行。「大怒神」的玩法发想自游乐园的游乐设施,顾名思义就是把人抬到最高点,然后快速往下拉「阿」下来,接着又从下面再「阿」回到上面去。
招式4 人柱
这是把人当做被阿的目标物,把人当成柱子时,这个「人柱」可以随性发挥自己想要的整人方式。例如,人柱可用手指头弹被阿那个人的胯下,这叫做「弹指神功」;若用手掌袭击跨下,则叫「铁沙掌」;还有更狠的,就是人柱从老远的地方冲过来,然后「砰」的一声撞上被阿那个人的胯下;也有人柱干脆直接用脚踢,来个「佛山无影脚」。
招式5 人工咖啡杯
阿鲁巴除撞击、上下滑动外,还有人是被以旋转方式阿鲁巴,也就是被阿的那个人双腿夹住柱状物后,负责阿人的人就把那个被阿的人三百六十度平行旋转,少则绕柱状物一圈,多则数圈,因此被阿的人很像游乐场中的旋转咖啡杯。
招式6 草上飞
这招灵感来自武侠小说里的轻功,一群人把被阿的那个人抬起后,胯下对准草丛或是低矮的灌木丛,然后被阿的人就这么从草上被阿过去,很像是小说里的武艺高强的轻功施展者。
招式7 风火轮
这是用脚踏车的轮子当做阿鲁巴的目标物,先把脚踏车倒过来放,然后快速转动踏板,接着被阿的人就被脚踏车滚动的后轮进行阿鲁巴的「酷刑」,由于这招相当吓人,「风火轮」的名称诠释了这招的精髓。
招式8 朝天阙
一般阿鲁巴是以撞击垂直地面的物体为目标,「朝天阙」的目标物是在上方,例如班级门牌,因此整个人必须被以「头下脚上」的方式向上进行阿鲁巴。这招的特色是,被阿的人一定要体态轻盈,否则阿人的人难以达成目的。
另外,在香港大中各级院校中,男生玩此Happy Corner游戏也大有愈演愈烈、走火入魔之势。据粗略估计,Happy Corner在香港已有几十年历史。除台湾阿鲁巴的经典招式外,综合各大学最新消息,近年香港还演变出以下多种更新玩法:
1. X-con:两人被抬起撞向对方的性器官。
医生告诫:指如果阴茎处于勃起状态,这类撞击严重可令阴茎断裂。
危险指数:1 (最高为5 )
2. 火车con:将「被con」者双腿掰开, 在大学讲堂的一列椅背上磨擦。
医生告诫:轻伤可致阴囊表皮磨损,重伤可压爆睪丸,大约在一小时内阴囊便会肿胀瘀黑。
危险指数:3
3. 禅院钟声:将「被con者」的性器官撞向另一个人的头部。
医生告诫:由于人头骨坚硬,撞击下体可致阴茎、阴囊受伤。
危险指数:1
4. 吹蜡烛:将「被con者」的下体撞击一支坏掉了、时暗时明的灯柱,直至灯柱熄灭才停。
医生告诫:由于灯柱是铁造,所以「吹蜡烛」是最危险,对身体会造成最大伤害的撞击方法。
危险指数:5
5. 自动con:让正关上的电梯门撞击「被con者」下体后再弹开,来回几次。
医生告诫:除有机会令下体受损,更会夹伤大腿肌肉或夹损皮肤。
危险指数:4
6. 冰火con:先将「被con」者下体撞击冷藏过的胶瓶,后把暖水倒于其下体。
医生告诫:太冷或太热会影响精虫生长,如阴囊被零至四度的胶瓶所冻,时间愈久愈伤,严重可影响性能力。
危险指数:2
四、Happy Corner之文化
“把他拉去阿鲁巴!”一群男生鼓噪起来,某个人就会像是牺牲品一般,被大伙抬着走,待众人找到一棵合适的树木后,这个被抬的人马上被施以“酷刑”,以其命根撞击树木。
听起来很恐怖也很残忍,不过阿鲁巴陪伴台湾男生至少二十年以上,一代接着一代,阿鲁巴几乎是五、六、七年级生的共同成长经验,「阿」人的人,从中活得胜利的快感;被「阿」的人,心中虽有不愉快的感觉,但基于哥儿们的情谊,也不好撕破脸;旁观阿鲁巴的人,要么不是跟着鼓噪,要么就把路见不平的情绪放在心里,因为若是拔刀相助,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阿的人,所以干脆噤声。一群人就在这些复杂的情绪中完成阿鲁巴的仪式。
台北县私立东海高中去年年底校内十余名学生,以帮同学庆生为由,一群人把寿星拉去阿鲁巴,有学生把整个过程摄录下来,并放在家族网站上播放做为纪念。这件事被校方知悉后,学生遭到严惩,其中寿星因为在画面上呈现“面带笑容未严拒”的模样,于是被校方记上两大过。
因阿鲁巴而受伤的例子层出不穷,多数例子虽然并未导致生育能力受损,不过重要器官轻微外伤或是瘀血却时有所闻,因此各级学校也不断在校内宣导学生别玩这种游戏,教育部中部办公室也以「不雅、不安全」为由,正式发函各高中职宣导学生在校内禁玩阿鲁巴。
除教育部外,国防部早在去年年初就已下令禁止国军玩阿鲁巴,二○○五年一月七日,在青年日报报头下的「国军军纪安全宣导」专栏里也明确宣布,官兵严禁以「破冬」、「破百」、「破月」、「生日」等理由,要求别人请客,同时也严禁「丢水池」、「阿鲁巴」……。
阿鲁巴若真的是危险游戏,为什么男生爱玩?它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?
「阿鲁巴」这个名词几乎可说是对于台湾多数五、六、七年级中学时的「共同回忆」。常常在庆生会、升旗典礼有人受奖或被表扬、或是营队里,突然会有一群人把目标对准寿星、受奖者或值星官起哄,然后以「多对一」的方式将这些特定人员逮住、抬起、扳开双腿,让这个人的「那话儿」对准树干之类的硬物撞上去。由于部位实在太敏感,被阿的人多半会心生恐惧想要挣脱,但愈挣脱就愈容易激起群众的鼓噪,除非有把握可逃脱,否则往往在挣扎与鼓噪间就容易会「力道失控」,发生「破蛋」的悲剧。
不过,被阿的人也不能因为害怕挣扎反抗,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,因而「面带微笑、乖乖就范」,这样不仅会让阿人的那群人少了喧闹的乐趣,而且还会被认为「怪怪的」,所以被阿那个人的表情与态度拿捏很重要,否则大伙就难以尽兴。
阿鲁巴是流行在男生之间的群体游戏,尤其以国高中求学阶段与军队特别热中。一提到阿鲁巴,就勾起大家青少年时的回忆,不管是看过、参与过、阿人的人、还是被人阿的人,一想到阿鲁巴的场景,多半会想起当年荒唐笑闹的情绪。
校园或军中的整人游戏、危险游戏经常可见,国防部为了防杜阿鲁巴,特别从「军纪要求注意事项」中明订国军禁玩这项游戏。军事发言人刘志坚批评说,「阿鲁巴」让国军的严肃形象受到极大挑战,相当不宜,且可能损害国军战斗力,还举例说明对岸共军军纪严整,没有此类无聊活动。不过,如果现役军人休假期间在外玩阿鲁巴,国防部就无法可管。国防部去年发现有即将退役的军人用阿鲁巴做为告别欢送的方式,并把过程公布在网站上。
教育部中部办公室因东海高中庆生会事件后,已于去年十二月九日经由中办军训课发函高中职,希望校方宣导学生不要再玩这项「不好、不安全、不雅、具伤害性的游戏」。中办专门委员刘源明强调,中办没有明文「禁止」阿鲁巴的戏谑游戏,这份公文祇是希望校方能加强宣导、注意防范,毕竟阿鲁巴明显违反教育原则。
五、Happy corner之抽样调查及分析
Happy Corner是香港大学生之间一个十分流行的玩意,有人会觉得不雅尴尬,有人认为可增进感情。为了解Happy Corner在大学的普及情况、「con人者」与「被con者」的心态,我们以随机问卷抽样方式访问了五间大学(香港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城巿大学)的学生,共收回三百零八份问卷。调查显示,有七成男生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con的。另外,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即使「被con者」反抗,也不会停止con人。
据本调查结果显示,三成七男生曾被con。当中有近七成学生并非自愿,但有近三成人平均两个月被con一次或以上。在被con的大学生之中,男生占大多数,达百分之九十八,换言之,有三成七男生,即每十个男生中就有近四个曾经被con。调查也发现超过六成「被con者」第一次被con之后感到不舒服。
中大化学系二年级的阿亮(化名)坦言他半年内平均被con十次,每次都是被迫的。「当然是不愿意被con啦,因为这始终不是一件好事,初时都会有点不开心。」他表示尤其当女生在场时更尴尬。女生有时甚至会在旁打气说:「加油﹗快点捉住他!」
在被con人士当中,有七成因不情愿被con而反抗,有八成表示就算反抗,参与者都会继续con,只有一成指参与者会暂停,但仍会找机会再con。
阿亮表示他经曾反抗,又试过逃跑,但通常都未能避过被con的命运。他说:被con者通常都会大叫和逃走,但当参与者太多而走不掉时,惟有认命。他去年年初当上宿舍代表后(rose注:终于知道应该怎样祝贺头儿了!),每次楼层聚会后都会被层友「con」,他指因为玩的次数多了,便变得无所谓,有时被con得麻木了,甚至会放弃挣扎:「宿生说这是习俗,逆来顺受吧﹗不过颇后悔当上层代表,每次聚会都被人con。」
中大心理学系副教授区永东解释,「被con者」由抗拒变成无所谓,经过了一个把Happy Corner合理化的过程:「既然已经被con了,总不能因此而抱憾终身吧﹗惟有对这活动愈来愈接受,变得无所谓。」他认为Happy Corner只是一种带有色情成分的恶作剧而已,就像一起推举一个人出来表演唱歌跳舞一样。他解释,当大家都很想con人,而有人不太抗拒地走出来被con,「被con者」为这群体作出了贡献,对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会增加。
虽然多数人都是不情愿被con,但调查显示只有约百分之三「被con者」曾投诉,也只有百分之七表明,如再被con会投诉。
即使阿亮每次都不愿被con,又认为Happy Corner不雅,但他从未投诉过。他解释:「一起玩Happy Corner的都是熟稔的朋友,如果投诉的话可能会翻脸。」
区永东说:「 因为他们认为Happy Corner并非一件很严重的事,心理上不想因此而被孤立,承受一种群众压力,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不投诉。」
中大性骚扰政策委员会主席马丽庄提供的数字显示, 九八至零四年间接到的性骚扰个案中, 并没有关于Happy Corner的投诉。马丽庄认为:「只要有一个人认为Happy Corner对自己产生了和性有关的敌意环境,便足以构成性骚扰。」她补充:「『被con者』觉得难以接受时,应主动提出。而『con人者』也应该听取意见,尊重不同人的好恶。」
那么,「被con者」心态如此,「con人者」如何呢﹖
调查显示四成六大学生曾经con人,其中男生占百分之九十八,即五成八男生曾con人。当中两成三学生每月平均至少玩一次。调查又指近四成「con人者」表示即使「被con者」嘴里说不愿意也会继续con,而事实上近一半「con人者」认为被con的人是愿意的。
港大资讯工程系二年级的阿发(化名)曾经被con,也试过con人,他表示在半年内平均con人五十次,最高峰试过一天之内con人三、四次。他指「被con者」挣扎只是循例﹕「目标一定会挣扎,会叫『唔好』,但嘴里说不愿意,我觉得他不一定不愿意,因为他也知道大家只是在闹着玩而已,不会把他弄痛,所以我们会继续con。」他续说﹕「反抗只会令气氛更好,大家都希望能快点把他制服。」
中大工商管理学院一年级的曾劲华,人称华佬,入大学后半年平均con人六十次,中学时已开始con人,他说﹕「迎新营时玩『X con』,被con者是一个很少玩Happy Corner的男生,他大叫『唔好』,但没有人理会,最后他都是被con了。」
他更指con人是一种和朋友沟通的方法﹕「只有大家认为你『玩得』才会来con你吧﹗一班熟稔的朋友在一起,即使被con也不会尴尬。有些人初时会笑着反抗,后来大家都习以为常,也不觉得这活动不雅。」但调查发现七成受访者认为Happy Corner不雅,更有三成八认为这游戏暴力。
中大心理学系副教授区永东解释,大学生con人是基于一种控制别人的优越感﹕「能够强迫别人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,把『被con者』弄得哇哇大叫,大家又感到开心,自己在这群体有一些影响力。有时被con者的反抗提示太含糊,con人的都不在意,也不认为『被con者』真的对此反感。」调查发现,近九成曾con人的受访者表示,玩完Happy Corner后与「被con者」和其它参与者的感情好了。
阿发自一年级入住香港大学某宿舍后,便常参与con人活动,他对调查结果深表认同,认为大家因为经历了同样的事,隔膜消除了,于是感情好了,彼此有了话题﹕「大家初时都不太熟络,但大家一起con人的时候,产生一种凝聚力,令彼此关系更好。」
阿发指大学宿舍玩Happy Corner的风气后来愈演愈烈,甚至到了性虐待的程度,例如玩滴蜡,局面难以控制。为免吓坏新入宿的同学,港大宿舍的宿生会在两年前共议不再玩Happy Corner。但阿发认为自此以后宿舍内气氛比以前差了很多,新同学也较难投入宿舍生活,他感到有点可惜,因此宿舍计划恢复Happy Corner。
据访问所得,con人的原因包括「被con者」生日、迟到等,甚至是兴之所至,没特别原因。阿发说﹕「有人说了一句很好笑的话,或者做了一些很特别的事情,便会被con。因为大家只是想到Happy Corner这个方法,这变成一个自然的反应、一个习惯。」
华佬表示,迟到、生日的人,都会成为被con的对象,「有时只要大家很无聊,又有一个共同的『对象』,即使没有任何原因,也会去con他。」
据调查显示,一成被访者曾因玩Happy Corner而受伤。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、泌尿科专科医生陈龙威指出撞击过度,会引致性器官受伤:「当男士阴茎处于勃起状态时,会充血和变硬,大力撞击可令阴茎皮下白膜撕裂,疤痕形成时组织会收缩,以致阴茎弯曲,影响日后的性生活。」陈龙威还补充说,即使阴茎并没有勃起,玩Happy Corner也可能会撞伤前尿道,令尿道收窄,排尿速度减慢,严重可致尿道闭塞;也可致睪丸爆裂,如两颗睪丸都损坏更会影响性能力。如「被con者」是女性,则可能撞伤阴部、尿道及处女膜,严重可引致阴道撕裂,造成心理阴影,影响日后性生活。
陈龙威强烈劝吁学生们少玩Happy Corner为佳,因为无论损伤程度如何,都会对伤者造成深远影响。
附:调查数据
大学名称 曾con人比例 曾被con比例
香港科技大学 58.30% 40.00%
香港中文大学 47.50% 38.30%
香港大学 45.80% 25.40%
香港城市大学 38.30% 21.70%
香港理工大学 32.80% 16.70%
调查问卷pdf文档可在此下载:http://www.com.cuhk.edu.hk/ubeat/041164/HappyCorner.pdf
参考文献:
1、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:Wikipedia中有关Happy Corner条目
2、张静娴、梁柏仪、陆宇光,2004,《Happy Corner玩过火 七成被con者非自愿》,大学线
3、陈心怡,2005年,《再见了,阿鲁巴》,台湾新新闻
4、郭怡伶,台湾大学城乡所硕士毕业论文
参考图片:
恐怖……
恐怖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