贡嘎

贡嘎山被称为“蜀山之王”,藏语“贡”为雪,“嘎”为白,意为洁白无瑕的雪峰。贡嘎山是横断山系的第一高峰,主峰海拔7556米,主峰及其周围姊妹峰终年白雪皑皑,晴天金光闪闪,阴天云海茫茫,一年中可以拍摄“日照金山”的时段最长。

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。海螺沟谷地是贡嘎山主峰东坡的冰川侵蚀河谷。包括固态水体的13公里冰川。从南坡大渡河河谷至主峰顶,水平距离29公里,相对海拔高差6550米,造就了生物、气候分布的多样性和垂直变化,形成了带谱完整,层次鲜明,成为世界罕有的生态景观。

贡嘎山地区是现代冰川较完整的地区,由于冰川运动,造就了举世罕见的冰川奇观。区内有大型的冰川五条(海螺沟冰川、燕子沟冰川、磨子沟冰川、贡巴冰川、巴旺冰川),其中的海螺沟冰川底部冰舌海拔仅2850米,其冰瀑布高1080米,宽1100米。贡嘎山地区总计有冰川74条,冰川面积255.1平方公里,是横断山系与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冰川群,属以山谷冰川为主,包括冰斗冰川、悬冰川等的山岳冰川类型。除主峰外围的九海子山(海拔5528米)、白海子山(海拔6070米)和木杠岭(海拔5528米)分布小型冰川群,占该区冰川总面积92%的冰川集中于主峰周围,沿大雪山脉分水岭构成南北长50公里、东西最宽20公里的羽状冰川群。

1号冰川是海螺沟风景景观的主体。该冰川自高而低由粒雪盆(海拔6750~4800米)、大冰瀑布(海拔4800~3720米)与冰川舌(海拔3720~2940米)组成:粒雪盆面积19.2平方公里,盆壁布满巨大的雪崩槽,盆缘为互相联接、高150~300米的大型雪崩锥所环绕,盆底冰面纵坡降140米,是冰川形成区;大冰瀑布宽0.5~12公里,高1080米,冰面纵坡降540‰,是我国最高大的冰川瀑布,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冰川瀑布之一;冰川舌现长5公里,宽0.3~0.7公里,全部伸进原始峨眉冷杉林带,冰面平均纵坡158‰;冰体的厚度,在粒雪盆为120米,大冰瀑布为17~30米,冰川舌为150~40米。

海螺沟冰川属积极运动型冰川,l号冰川的平均运动速度,粒雪盆溢出日内为<140米/年,大冰瀑布为350米/年,冰舌为>180~15米/年;根据观测,冰舌上段为170~150米/年,中段为150~80米/年,前段为80~10米/年。

海螺沟冰川处在强烈消融中,每年3月~11月为消融期,5月~10月为主要消融期。冰川的消融强度,据海拔3600米冰面的观测(1981年6月21日~7月1日),日平均消融深为8厘米;以消融和气温的相关性计算的消融强度为9.3毫米/度·日。以此推算冰舌区的年平均消融深(绝对消融)达10~15米。

1号冰川运动速度快,因而补给也比较充分。据跨冰川的2条横剖面对冰面地形的观测,冰舌中段的冰面高度年平均降低(减薄)1点5米,即被消融掉的85%的冰己由新冰所补给。但是在总体上,海螺沟冰川的消融量大于补给量,从而产生了冰舌未端显著退缩的结果。1号冰川冰舌未端的平面位置,与1980年前的冰川相比后退3公里以上。1966~1982年年均后退25米, 1983~1985年年均后退15米,1985~1990年年均后退16米, 1990年5月~1991年6月后退14米;冰舌未端的海拔,亦从1966年的2850米上移到了1991年的2940米。

插图:


海螺沟一号冰川,贡嘎山主峰笼罩在云雾中


冰川末端消融河和V字型河谷


冰川褶皱,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洋性冰川典型的黑白纹理


落差1080米的巨大冰瀑布,主峰仍笼罩在云雾中:(

3 thoughts on “贡嘎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